第四届新时代全国师范院校边疆研究论坛在我校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5-08-27浏览次数:

8月24日至26日,由我校主办,我校历史与社会学院承办,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四川师范大学华西边疆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协办的“第四届新时代全国师范院校边疆研究论坛”在我校顺利召开。

8月25日上午9:30,论坛开幕式在我校温泉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学校社会科学处处长张峥教授主持开幕式,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7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参加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帕提曼·吐尔逊代表学校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各兄弟院校的支持致以衷心的感谢,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为推动边疆学基础研究与现实关怀深度融合、为中国特色边疆治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凝聚智慧,助力国家边疆治理现代化进程。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帕提曼·吐尔逊致辞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院长王欣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边疆研究的特殊使命与责任担当,要求研究者应当增强学术自觉,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边疆治理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院长王欣教授致辞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汪洪亮教授代表论坛发起单位、本届论坛的协办单位致辞。他表示,历届论坛的成功举办,持续汇聚了众多国内外致力于边疆研究的专家学者,通过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有效推动了学科交叉与知识创新,实现了集思广益、共谋学科长远发展的目标。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汪洪亮教授致辞

在主旨发言环节,围绕新时代中国边疆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及学术前沿,五位知名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李大龙教授作题为《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建设的思考》的发言,陕西师范大学王欣教授作题为《边疆治理与国家安全》的发言,北京师范大学李帆教授作题为《清朝“大一统”历史的书写及其与近代民族国家理念的协调——以清末民初历史教科书为例》的发言,四川师范大学汪洪亮教授作题为《聚合与重构: 20世纪上半叶中国边疆研究队伍建设述论》的发言,中央民族大学袁剑教授作题为《“到边疆去”与“边疆之边”——抗战时期学人的边地视野与周边认知》的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李大龙教授作主旨发言

陕西师范大学王欣教授作主旨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李帆教授作主旨发言

四川师范大学汪洪亮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央民族大学袁剑教授作主旨发言

在“边疆学研究的新思考、新视角、新材料”专题发言环节,四川师范大学彭文斌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孙勇教授、云南师范大学黄海涛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王启明教授、新疆师范大学巴·巴图巴雅尔教授先后发言。

四川师范大学彭文斌教授作主题发言

四川师范大学孙勇教授作主题发言

云南师范大学黄海涛教授作主题发言

陕西师范大学王启明教授作主题发言

新疆师范大学巴·巴图巴雅尔教授作主题发言

在四个平行分论坛中,与会学者围绕“历代边疆治理与边疆社会发展”“历代边疆治理的经验与启示”“边疆治理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书写、符号”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6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发言分享,期间各分论坛主持人、评议人以及专家学者针对发言者的学术成果进行点评,学术探讨热烈、氛围浓厚。此外,本次论坛专设“探索与争鸣”研究生分论坛,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来自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近20名研究生汇报了他们在边疆研究领域的新发现与新思考,展现了边疆研究后备力量的学术潜力。

分论坛学术讨论

论坛闭幕式上,我校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罗意教授作论坛学术总结,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汪洪亮教授主持闭幕式。罗意教授向全体与会学者致以诚挚谢意,并高度赞扬大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梳理中国边疆治理历史,为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活动最后,云南师范大学黄海涛教授作为下一届论坛承办方代表发言,诚挚邀请学界同仁2026年相聚昆明,继续深化边疆研究学术对话。

本次论坛的圆满落幕,不仅为全国边疆研究学者提供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也为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服务国家边疆治理现代化进程贡献了智慧力量。

与会代表合影


信息来源:历史与社会学院     图片、编审:宣传部